你的位置:首页 > 考试频道 >> 考试指南

提高核心竞争力应届生求职的最终途径

日期:2008-08-20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阅读:626
     提高核心竞争力应届生求职的最终途径

    “机会几时有?求职似过关。择业非易事,如愿在何年?”这是眼下一些高校毕业生遭遇求职困境时发出的无奈感叹。

    用人单位:想找个合适的人选太难了

    对于招聘大学生一事,王梅(化名)有太多的话想说。作为一家小型文化企业的负责人,她曾多次参与本单位人员招聘工作。

    据王梅介绍,她的企业规模不大,原有的几名工作人员都是富有经验的业内人士。两三年前,随着业务的拓展,企业需要增加做文案工作的人员,考虑到高校毕业生素质好又富有活力,益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于是决定招聘两名专业对口的大学生。

    王梅带着招聘启事来到招聘会,对她们单位感兴趣的毕业生倒是不少。王梅说,“被我们看好的几个学生,有的觉得1000元月薪太低,有的认为企业太小没发展,连实习几天都不愿意。”

    王梅感慨地说,眼下都说用人岗位有限,毕业生就业难,可实际上肯踏踏实实从基础工作做起的毕业生太少了,一些毕业生不是过分看重待遇、条件,就是缺乏实际工作能力,“且不说个人品质、能力如何,甚至还没对企业做出任何贡献,就对薪金、工作内容挑挑拣拣,这让用人单位很难接受。”

    核心竞争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瓶颈”

    据了解,目前用人单位十分看重的,主要包括毕业生的专业技能、道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态度、责任意识、持续的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刻苦踏实精神、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承受能力,而这些正是大学毕业生极其缺乏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不是难在扩招毕业生增加,也不是难在岗位需求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学生存在就业心态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发现凭关系找工作的大有人在,而没能力没关系的找工作却总是碰壁。这时,他们更多地抱以埋怨和不满,无意中延长了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岗位的时间。另外,有的大学生对择业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激烈的竞争,心理承受能力弱,一次被拒便一蹶不振或牢骚满腹;还有的毕业生存在盲目从众的心理,见别人都往大城市、大机关挤,自己也跟着凑热闹。而一些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认为自己具有种种优势,盲目自信,择业“胃口”吊得很高,到头来往往因对不足和困难估计不够,在择业中受挫。

    职业发展教育:毕业生就业需“标本兼治”

    有关高教界人士提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标本兼治”,一方面现行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指导工作改革势在必行,职业发展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通过系统教育,使大学生改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观念,认识到就业是一个动态过程,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动态”就业观。

    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发展教育,长期的应试教育使一部分大学生忽视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的他们难以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职业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育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还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形成。使他们形成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竞争,最终才能成功就业。新 华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