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三生教育”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行为;既是学校教育应有的自觉行为,又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有的自觉行为;既强调教育的认知目标和情意目标,又强调教育的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既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既强调外因的作用,又强调内因的作用,更强调在一定条件下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三生教育”是一项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随着“三生教育”实践的不断推进,我们对其丰富内涵的认识将不断深化。
实施“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实施“三生教育”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培养学生的高尚心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施“三生教育”必须坚持人本性原则、求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让学生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让学生不但认识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而且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把握生存规律,提升生存能力,强化生存意志,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人生的价值,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学科课程教育、学生主体实践教育、校园文化教育、家庭行为教育、社会环境教育等方面。
实施“三生教育”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认识,创新体制机制;需要加强领导,抓好指导,统筹协调,构建整体合力;需要强化研究,探索规律,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需要精心策划,提供条件,培训队伍,落实具体工作;需要试点先行,总结经验,以点带面,不断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