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考试频道 >> 教育动态 >> 文章内容

探索加强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对策

[日期:2008-08-17]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阅读:548[字体: ]
探索加强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对策
发布时间:2008年7月1日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连续扩招和社会转型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毕业生谋得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怀恨在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当务之急,大学生就业也已历为焦点问题。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凸显了出来。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就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中发16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意见》更是及时全面地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对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可见,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质教育刻不容缓。

一、毕业生就业不诚信现象的主要表现

1、就业推荐材料掺水造假

在求职过和中,部份毕业生发现具有“优秀毕业生”、“学生干部”、“奖学金获得者”等荣誉的同学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一些大学生在制作个人简历和填写就业推荐表时弄虚作假。

2、面试过和中的不诚信行为

现在,很多公司为了节约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往往简历投递会通过网络进行,同时会对毕业生进行一系列测试,部分毕业生会不顾测试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迎合单位的用人要求,尽力去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优点。在用人单位电话面试,一些毕业生想方设法钻空子,找同学帮忙即时利用各钏工具书、网络进行搜索。

3、签订就业协议后随意毁约

在当今就业环境严峻、竞争激烈的大形势下,许多毕业生尤其是相对优秀的毕业生,往往都会在手上捧着好几份签约通知书,毁约再签的情况较多。毕业生的不诚信行为使个人诚信度打了折扣,也降低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任度。

4、毕业生报到后的诚信问题

据媒体报道,广东一些用人单位每次批量招聘应聘毕业生,到岗率不足70%的占了将近一半,有两成多的用人单位到岗率不足50%。毕业生频繁盲目地跳槽。有的毕业和离开学校才一、两个月就换了三、四个单位。应届毕业生的频繁跳槽,必钭加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不信任。

5、不按期偿还贷款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大学难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有效举措,而且确实帮助了一大批同学。诚信是助学贷款工作能够开展并坚持下去的保证,只有双方都讲诚信,银行按时发放贷款,学生按时足额还款,这项工作才能长期坚持下去。但近几年个别学生毕业生拖欠助学贷款的行为,导致银行的风险增大,经常有毕业生被银行因为贷款问题被告上法庭的事情出现,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这也是不诚信的一种表现。

二、毕业生就业不诚信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诚信意识的缺失

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增加与社会大环境诚信意识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社会诚信意识在消退,“拜金主义”在滋长,在利益面前,诚信已变得脆弱不堪,悖信现象时有发生,涉及信用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件比以往大量增加。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信用监控系统的不完善,使守信者缺乏保护,让失信者从中渔利,社会道德规范对众多的不讲诚信现象没有特别的约束力 ,不诚信行为也有了生存的畸形环境。

2、沉重的就业压力

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强烈的就业愿望的矛盾是诱发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直接因素。随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低、中层次学历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市场出现结构性饱和,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大学毕业生经过十几年的校园生活后,强烈要求投身于社会实践,参加工作。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的毕业生为了谋取理想的岗位,就把就业诚信道德抛到九霄云外。

3、高校诚信教育的匮乏

当前我们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培养健全的人格。只有知识教育,难以培养出有真善美的情感。道德教育往往也只是习惯于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灌输,习惯于通过行政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不善于以咨询的方式来进行引导,当然也就难以培育出诚信的道德情感。

4、单位原困

个别用人单位不能信守承诺。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买方市场,一些用人单位在占据主动地位的情况下,遵守协议条款的意识比较薄弱。用工不规范,承诺的条款不兑现,收入、福利、住房、三金缴纳无保证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加强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促进诚信就业

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要结合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技能训练活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发挥全体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部分学生把“两课”当作一门课程,当作一门学说去学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实际效果不佳。而在专业课中尤其是名师、学科带头人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做思想教育往往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全体教师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取向、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优化德育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群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实践、体育、艺术、娱乐等活动,并将德、智、体、美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如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学风建设年”、“读书节”,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等活动,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文化的陶冶作用和育人功能。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大力营造体现时代特征和校园特色的良好氛围,正确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抵制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净化校园环境,引导校园文化向文明和谐、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重现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建设,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升华大学生的情感。

3、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和大纲,并提供必要的制度和费用保障。积极探索和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长效运作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一线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文化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活动。“两课”社会实践是增强“两课”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应采取自主实践与统一组织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挖掘“专业实习”、“三下乡”、“青年志愿者”、“劳动实践周”等活动的思想性,有效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受到锻炼。

4、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一切工作都要以满足学生的物质、文化需要和陶冶情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应为广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大学生的发展,挖掘大学生的潜能,调动大学生的欲望,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真正尊重、关心、教育、引导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进步,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

5、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明确教育内容和方法,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学习成长、校园交友、健康生活、择业就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增强其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6、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趋于大众化的今天,要特别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从入学教育开始就要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使他们逐步了解认识自己以及所学的专业,帮助他们确定职业志向,制订职业生涯路线,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订行动计划与措施等。从入学教育开始开设就业指导的内容,否则到了将毕业时讲就已经来不及准备应聘必备的素质和技能。

7、狠抓德育队伍自身建设

建设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结合、结构优化、功能健全、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应动态管理德育队伍,补充新生力量。确保投入资金,开展培训工作,提高队伍素质。大学生德育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共青团组织、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和学生会等群众社团组织,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这几支队伍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就会形成一支强大的德育力量。其他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师德如果,将影响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应严格要求广大教师要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壅垂范,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使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态度、纪律、业务、品行等方面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全面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